English

自考校园的创新之举

2000-07-05 来源:光明日报 ■武汉科技大学 罗 琦 我有话说

在世纪之交,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提出构建和推行自考校园文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创新之举。

创新之一:创意新颖

所谓校园泛指学校范围内的地面,按常理,有围墙才有校园,有校园方可谈校园文化。而自学考试教育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教育,过去,自考生与大学的关系,仅仅是学习知识与考核掌握知识程度的关系,很难与校园文化挂上钩。创建自考校园文化的创意新颖之处在于其敢于冲破传统的“校园”框框,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于一体,构建更为广泛意义的“校园”与校园文化,让自考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好更自觉地受到全面素质教育。它既可弥补自考生没有校园文化的缺憾,也可更好地实现自考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这种创意,前无古人。

创新之二:风格独特

普通大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可以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可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还可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但这种校园文化,人为因素较多,容易使学生把生活、社会理想化,再加上仅局限于所在的那所高校,其所见所闻所感,无疑会受到很多限制。因此,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可能会较差。自考校园文化的创建,不仅能让自考生享受到他所依附的“学校”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同时,可在社会这所更大的没有围墙的校园文化中受到感染,更有利于塑造高素质人才。

顾名思义,自考校园文化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一是自考:通过自学考试,较为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并顺利通过知识教育考试;更为主要的是通过校园文化,可让自考生实施人格的塑造和完善。人格是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包括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未来社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质量的竞争;而人才质量的高低,最深层次的是人格力量的大小。过去的自学考试,自考生大多只注重考试成绩和结果,并把此作为谋求职业、晋升、评定职称的手段。一旦出现反差,则怨天尤人,知音难觅,性格古怪;因为大多在功利的诱导下读书,很难养成高尚的气质;潜在的能力也就很难发挥出来。建立自考校园文化就是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这所大学及其相应的校园文化对自考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使自考生接受知识、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加强修养、增长才干。同时,在自考校园文化的陶冶中形成“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和“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应变能力,真正做到“时异而备变”,不断自我充电、自我创新。

创新之三:内涵丰富

自考校园文化的独特创意与风格决定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一有取之不尽的社会文化资源,包括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展览馆以及身边的现代科技成果等;其二,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环境。自考生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均有浓郁的人文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各级自考校园文化辅导中心(站)建成后,自考生通过有组织地听学术报告、参观旅游、文体活动等,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同时,因自考生各自所处环境不同、接受信息各异,通过辅导中心(站)组织讨论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其三,有浓厚的自考校园文化氛围,包括徽章、标志物等。其四,有自考教育活动与自考教育环境实现互动的条件。因教育活动与教育环境紧密相连,自考生可以更好地学以致用、求异创新,自觉地以学会友、互为人师,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独自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诸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促使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创新之四:体系初现

从《湖北招生考试》1999年第8期得知,自考校园文化从孕育到推出,只不过半年时间,短短时间内,专家和学者们就为自考校园文化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定义了自考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了自考校园文化的性质,规定了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步设想。以上方面虽说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但已初具体系。这些为自考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实施、推广与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之五:启迪思维

创新出生机,创新出活力,创新出人才,创新出成果。创新已成为各行各业跨世纪的追求。教育创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更具生机与活力的必由之路。然而,创新并非易事,或者见前人所未见,或者从无到有,尤其是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务实创新更难。由此可见,自考校园文化的构建,是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大学的跨世纪创举,是教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的有益有效尝试。此举的创立并付诸实施,必然为教育界全方位地创新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